股市里,为什么最重要的是“先活着”?
很多人都想赚大钱,大家其实都希望一夜暴富,不过结果往往是,进来的人更多离开时失望而去,然后你看看周围,活到最后的,没几个是真的靠技术,或者内幕消息取胜,更多是能坚持下来的,其实说到根上,谁不是败给自己那颗忐忑的心,对吧?
这里,我就想聊聊,其实炒股最重要的是先活下来,然后你才有资格谈别的,不然再高的招,遇上市场风暴,分分钟打回原形,你真正要做的,是修炼淡定,要在市场里活久一点。
为什么“活着”排第一?你股市不跟你讲道理,它不是一路涨,也不是一直跌,有牛市,也有熊市,然后你发现,今天能赚钱的人,明天分分钟就被清盘,比如在2021年美股市场,Robinhood一波“散户大战”,冲上顶的人到最后大多数赔光本金,然后你再看看那些坚持下来的老手,其实他们不是没亏过,但因为一直还有本金在场,因此能东山再起,这是有数据的,据摩根士丹利的研究,过去10年里,持仓稳定的投资者平均收益高于频繁换手的10%到30%,可见,只有资本在,机会才在,炒股不是比谁短期跑得快,而是看谁能活得久,有点像马拉松,不是冲到前头就稳赢,最后还得看谁最能坚持。
淡定其实是你最大的资本,股市里最可怕的不是暴涨暴跌,而是你自己的内心,还有外面那些新闻和社交媒体,比如2020年3月疫情暴击,美股一天三次熔断,很多人全仓砍在地板价,然后只需等两个月,大盘又涨回去了,但当时能淡定的人,很多都抄底成功,这种事不是单一案例,A股中也有类似的事,比如贵州茅台2018年大跌,无数人割肉,结果后面创历史新高,有多少人其实是被短期情绪干扰,技术分析再牛,最后全都抵不过情绪影响。
你可能问了,怎么才能修炼出那种“平常心”?其实也有路径,第一,你要用知识武装自己,然后恐惧才会小点,有个数据,富达基金调查显示,普通投资者如果研究公司财报和行业走势,持仓时间平均增长30%,信心也高很多,因此,了解自己买的是啥,你就不会为每次大跌都担心受怕。
第二,建立属于自己的投资体系,然后你才能有章法,按照规则操作,而不是每次靠感觉交易,比如你设定好买入条件和仓位管理,每次就按纪律执行,这能显著降低决策压力,因此你不容易被市场吓到。
第三,管理自己的欲望,很多新手一上来就幻想一年翻倍,其实巴菲特几十年年化也不过20%,高预期只会让你瞎冲,看数据,重仓杠杆的人亏损概率高出40%,设定合理目标,你就不会因为贪心而把自己推向破产。
第四,合理分配资产,而不是孤注一掷,比如美国退休基金70%标配是股票加债券,多元配置让你遇到暴跌也不慌张,这样你再怎么亏,夜里还睡得着觉,这点很重要,如瑞士信贷调查,资产分散的客户心理压力指数显著低于全仓单一标的投资者。
起来,炒股不是和别人比谁赚得多,而是和自己内心对话,然后你要学会控制情绪,耐得住寂寞,抗得了波动,成功投资者其实不是最聪明的人,而是最能管住自己的人。
股市就像是照妖镜,它把你贪婪和恐惧全都放大了,而且还考验你的耐心和自制力,那些能笑到最后的人,也不是有神秘秘籍,而是明白了生存第一的道理,然后他们用自己的投资纪律和知识,去筛掉那些情绪影响,用长远眼光,去跨过短期波动。
你如果能做到心态淡定,长期活着,在市场坏的时候不慌张,在行情火爆时不冲动,那么财富增长就是水到渠成,其实也正因为如此,有句话很对,只要你能活得够久,股市都会奖励你。
最后我想提个开放问题,对比你自己炒股经历,还有观察到的身边人,你认为自己最大的瓶颈,是来自于外部市场波动,还是源于自身的情绪变化?如果让你重新设计投资方式,你会怎么先提升自己的“活着”能力呢?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