跟老股民聊天,能学到不少有意思的东西。上周我刚碰见张叔,聊天中他拿出了个“压箱宝”,得意地指着股市图表说“你看这个,2块多的国企股,核电、高铁全沾边,嫌它便宜没劲儿的都是外行,拖了仨月,感觉要爆发了!”听完这话,我差点把茶喷出来。2块多的股价竟然成了他的“心头好”?但转念一想,那句老话怎么说来着?白菜也不见得就全是空心的猪肉味,挑对了,未必吃亏!
的2元低价股的确不少,但能混到“低价”行列的,多数说不上像样。可张叔这支股票,带着国企光环,还处在核电和高铁两条战略赛道上,看着确实挺香。问题来了,这样的低价股,到底是埋地里的金子,还是派来的“镰刀”呢?下面就用点接地气的小逻辑,咱们慢慢聊聊。
先破个魔咒谁说2块钱的股就是“垃圾”?
大家都知道,低于1块钱还阳不上的股票,是退市的热门对象,手里攥着这样的股票,分分钟清盘破产。但低价股就一定不行吗?未必。尤其是瞄准重点赛道的国企股,它们业绩再差,背后也多半有“压舱石”。你想想,那些由国资委或者地方国资控股的企业,通常财政不缺钱,融资成本颇低,就算资金链有点绷紧了,还直接可以找“组织”帮帮场。2025年即将退市的公司名单中,没有一个是真正靠核电或者高铁赚钱的“硬茬”,反倒是一堆看名字就要倒的“XX概念股”。
而且,核电和高铁并非随便能做就能做的生意,它们关乎国计民生,还大力推动这两条赛道的发展。拿核电来说,2025年规定要达到6500万千瓦的核电装机容量,沿海地区还有新项目要上马。而高铁每年都有千亿级的新项目“开锅”,你就算不看报纸,常坐火车,一路上也能看到各种打桩机加班加点地工作。
这里就到了张叔特别得意的看家本领了想要找到好标的,只需打开财报,盯紧两条红线。第一,企业的扣非净利润,连续亏损的该出手就别手软,没有硬核盈利的企业全都靠补贴续命,可别被假象骗了。第二,看资产负债率,超过85%就不必多想了,企业家底太薄,经不住折腾。之前被退市的“垮”股,不少都没扛过这两道门槛,随便一捅就给捅出窟窿来了。
再说热点核电的爆发力 vs 高铁的稳定性。
聊核电,“核电订单”简直就是张叔的手心宝贝。他一口气背出一串数字,说2025年给的政策红利就像一口大锅,到碗里来的都是按吨位算的肉。2023年,某家核电主营企业就拿下了超1500亿的订单,躺着干都能干三年,更别提技术方面的门槛了。别看同行眼馋,“对不起,来晚了”。这类企业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在研究核电核心部件,光专业技术团队就磨了三十年,现在市场份额是拿稳了。
至于高铁,那就属于“闷声发大财”的稳定派了。每年全国开那么多高铁新线,从站台修建到轨道维护,体量足以撑起企业的基本资金盘。举个例子,高铁建设的平均毛利率或许没核电赛道那么高,但好在量大。再看未来的规划,中西部地区还有一大波网络建设在等着开工,有了这批基础订单兜底,业绩肯定不会太漂。
最后划重点低价国企股,真香还是雷区?
作为资深老股民,张叔私下里还传了我一手指南,简单三步,帮你从万千“垃圾股”中找到香饽饽。第一别看吒呼大叫的概念,得看主业正不正,“核电股”的高铁项目是不是主菜,不能光听捕鱼人吹水。第二是财报上那些简单又危险的指标,比如扣非盈利没问题、负债别超过杆、每股净资产别低得飞垒。第三,筛流动性差的股是老生常谈,成交价低到翻不起浪的,买了就算套牢都不一定能出得来。
2025年,低价国企股像是在打擂,谁能站得住、谁能熬得住,就谁能把政策和订单变成现金流,活下去。认认真真选股,挑对道路,我们普通人还是有机会分得红利这碗肉的。所以,就拜托各位了,手里的股票,有没有什么生机勃勃的宝贝,跟咱分享一下呗?到时候真飞了,可得请顿茶!
